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在辽宁沈阳沈北新区的稻田里,一株稻、一粒米,是粮食,也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更多可能。特别报道《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·蹲点日记》,今天推出《一粒米的七十二变》。
4月4日 星期二 阴
(资料图)
这里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兴光村。每年夏秋,这片地里的稻田画颜色鲜艳、层次分明。而眼下,90后“海归”张琬婷正在准备今年稻田画的设计。
张琬婷:首先我们来进行稻田画的选图。这幅画我们放在电脑上,或者放在图纸上,看着好像很简单……
用水稻在大地上作画,除了在电脑上进行平面设计、颜色搭配,更重要的步骤是在稻田里进行坐标定点。
张琬婷:最细的每一个点,经纬度的横纵坐标,我们都要出来。有的时候甚至一幅图我们要达到1万个点以上。
彩色的稻田画来自彩色秧苗,团队成员侯立介绍,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时节,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里,彩色稻种子正在两个圆形水池里“泡澡”。
侯立:防病,给种子包衣。这个是头一道工序,它是浸泡,一般是在5天左右,让种子吸饱水,然后开始加温。
另一个大棚里是“泡完澡”的彩色稻种子。张琬婷说,每个颜色的种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习性,分棚育苗阶段,棚内温度很有讲究。
张琬婷:五一过后,能看到不同的颜色,尤其那个紫色出来以后颜色特别明显,紫色、赤色,还有那个绿也好看。
稻田里的画已成为兴光村的名片之一,村里的农业产业园年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,带动千余人就业。
4月5日 星期三 阴
除了在地里作画,更多时候,张琬婷是标准的农人。过去生产标准不一,大米卖不上好价钱,返乡后,张琬婷致力于推广水稻标准化生产。
张琬婷:比如每一年对土壤的一个监测,会定期下到地里面去采集各种指标,整个种植季,水稻都是按照我们标准化去做的。等到秋天会拿到自己的加工车间去储存。其实这个就是我们整个标准化的一个链条。
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,让1500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。仅2022年,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。
张琬婷:今年还会做一种新的,也在研发的:米卷、米皮、小米花糖,包括我们那个冰淇淋。我们发现很多游客是争相购买。
一株稻、一粒米,在地为图画,上桌为美食。这个春天,父辈们辛勤耕耘的沃土良田,有了更多、更好的可能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港澳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